近来年受困于股东纷争的大亚圣象突发重大事件。公司6月1日上午公告,公司董事长陈晓龙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5月31日不幸逝世。
大亚圣象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5月31日下午,陈晓龙在车上打电话对接工作时突发疾病,司机随后紧急将他送往医院救治,最终因医治无效在当晚去世。
5年前,陈晓龙的父亲、大亚集团创始人陈兴康同样是意外去世,没有考虑传承问题导致家族内斗。如今,陈晓龙也没有留下遗嘱等相应后事,圣象公司恐又将面临更多变数。
兄弟内斗 1978年,大亚集团创始人陈兴康,带着所有的积蓄7000元回到老家丹阳开始创业。他历经了所有老一辈创业者的艰辛,带着大亚集团历经数次变身,把企业发展成为涵盖家居、包装、汽配等产业的“庞大帝国”。 尤其是创建于1999年的圣象地板,已经成为我国人造板和地板行业龙头企业,2019年总营收超过73亿元。 不过,2015年,正当陈兴康主导对上市公司业务大幅调整,继续绘制公司蓝图的时候,68岁的陈兴康意外摔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陈兴康的意外离世留下了一个严峻问题:身为企业创始人,他生前似乎没有考虑过接班人和家族财产继承的问题,也没有立过遗嘱。这为今后的家族内斗留下了祸根。 3个子女谁来掌控大局成为首要问题。长女一直在当地银行工作,从未参与家族企业管理;长子陈建军长期任职当地机关,没有管理过企业;幼子陈晓龙在大亚集团的最高职务为财务总监助理,也未进入过权利核心。 据媒体报道,群龙无首之时,家族成员之间做出了兄弟二人“轮流坐庄”、三年轮换的约定。先由弟弟陈晓龙出任集团董事长、总裁,并掌控上市公司。 但在2018年的轮换节点,大亚圣象突然发公告:解除哥哥陈建军上市公司董事等职务。这让公司治理权没能实现轮替,从这一年开始,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利争夺在公众面前浮出水面。由于无法和解,双方选择了对簿公堂,发起了一系列诉讼。而这当中,双方还上演了互发声明、抢夺公章等戏码。 家族内部纷争,更直接表现在企业经营及战略发展上。企业内斗,导致高管持续动荡,另外,大亚圣象2019年报显示,2019年营业收入72.98亿元,同比增幅仅为0.51%;实现营业利润8.59亿元,同比减少4.60%。 屋漏偏逢连夜雨,业绩不甚理想,又遇到董事长突然去世,圣象公司恐又将面临更多变数。 家族企业普遍存在传承问题 现如今,中国的家族企业已经占全部私企85%左右。数据显示,在2018年的调查中,仅有21%的内地家族企业表示目前有制定继任计划,这一比例低于香港43%的比例及全球49%的平均值。 为何内地家族企业并不倾向于制定继任计划,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第一代企业主对所创立企业有很深的情结,另外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情结与担忧,让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放手; 另一方面,第二代继承人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规划,有新的想法。相比其可能将要继承的家族企业,更多人将视角转向更热门及新兴的行业,比如银行、投资和科技行业。 就拿大亚圣象来说,长女、长子从未参与企业事务,二儿子接棒前,在大亚集团的最高职务仅为财务总监助理,也未进入过权利核心。两个儿子都未有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就匆匆进入到核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弊端。 也许老父亲认为自己身体还健康,想慢慢布局接班问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家族传承有四大风险 现在,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在家族传承上正面临着四大风险。包括家企不分,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存在大量资金往来;婚姻风险,因一场离婚官司可能会被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不稳定性;健康风险,特别是创业者的意外身故对其家族和企业都是致命打击;来自接班人的风险,对家业永续认知不足,以及二代“熊孩子”的出现,都可能导致家产耗尽。 那么,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化解传承的危机呢? 提前制定继承规划是必须的,让下一代尽早参与到家族企业中非常重要。 比如说,如碧桂园杨惠妍中学时期就常常旁听董事会议,会后杨国强亲自指导,被父亲作为继承人来重点培养。23岁回国,25岁接下杨国强股权,持股市值达到692亿港元,成了当时中国最富有的白富美,之后碧桂园管理团队就由杨惠妍全面接管。 杨惠妍(右) 另外,家族办公室、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这些都是企业和财富传承与发展非常重要的工具。比如说,比尔盖茨通过他的家族办公室瀑布投资,以及家族信托、盖茨基金会三个工具和机构,非常有效地管理盖茨的个人财富及盖茨基金会的善款。 这也是给中国家族的启示,要善于去学习、了解,要运用不同的工具来实现财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