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需要理念突破

7月16日,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发表重要讲话,讲述了金融创新首先需要在理念上有突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由著名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是业内重要会议。

以下为CEO唐宁在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我想从一个创新实践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对金融创新的一些理解。我们认为金融创新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三个逻辑去展开:

首先,金融创新需要在理念上有突破。也可以讲是从初心、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从“Why”、从理念上有突破。

我想在座的基本上都是金融从业人员,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我们的终极梦想是什么?我理解的终极梦想是利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所为让有限的资源(资金、信任)通过我们的创新,到达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那里。为什么这些人更值得去获得有限、稀缺的资源呢?因为他们是有德、有才、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可以让这些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好,商业环境才会更好,所以这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终极梦想。

带着这样的一个梦想、理想、理念去看待创新,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P2P的例子。在十年前,我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这家机构教学能力非常强,经过它培训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这家教育培训公司2014年已经上市了,是中国非常领先的教育培训机构,叫达内。但瓶颈是,有大量的学员就因为差一万元的学费上不起这样的培训班。怎么办?我认为这些学生有好的信用,他们愿意为了做更好的自己而继续学习,况且学成之后在市场上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还款能力也会有保障。所以好的意愿、好的能力应该是好的信用。于是我自告奋勇说:我去帮你们达内的学员解决问题。我就找金融机构,希望能够跟他们合作,大家一起去满足这样一群学生的需求。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当时我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是特别了解。我在美国上学时,刚到学校就有很多金融机构来发信用卡,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一定也特别愿意服务这类人群,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没有太多机构愿意服务他们。

怎么办?这群大学生虽然信用数据不够,过去信用的积累还没有开始,但是如何通过金融创新让他们有发展机会,如何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他们自身增值的行为上?我坚信“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必须是一个以信用为支撑的,而不是以抵押担保为支撑的经济体,所以当时有这样一个理念。但问题是如何让这样一个理念落地呢?信用到底是不是可控呢?就算咱们有办法把风险控制住,钱怎么来?怎样把这个业务走通?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之后,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业务风险控制好,让它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个挑战是,既然既有的模式和机构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那么怎样能够从模式创新的角度让它走得通?我觉得下面就是另外两个重要的创新维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

P2P本身就是模式创新,既然机构到个人不可能,那还有什么资源来源?——那就是个人对个人吧。如今,随着个人对个人网贷平台模式走通,机构也到了这个平台之上,在美国,银行、对冲基金纷纷登陆美国的网贷平台,中国也有信托公司、银行到网贷平台上做出借人,经过大家多年的努力,终于有机构也开始参与了。但是在早年,我们跟机构较劲,用各种方式,说我们一定让你参与,却在很长时间里没办法开展业务。所以我们认为模式创新是重要的创新维度,就P2P的模式来讲,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之下,可以推动这样的业务发展,让中国的普惠金融早几年实现。

如何能够识别信用?如何能做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谈大数据,在早些年连小数据都没有,也就是没有数据。就大学生来讲,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信用记录,怎么会有数据?当时我们就看是不是学生干部、是不是参与爱心献血等,类似这样一些我们认为是可能跟他们的信用比较相关的指标。今天就完全不同了:宜人贷通过手机的方式,足不出户,“24×7”服务,经过客户授权,我们获得他们在互联网上生活、工作的信息,基于这样的信息可以实时生成信用管控的结论。

我们“商通贷”的产品和网商、电商平台以及和所有有这些数据的平台合作,当在这个平台上的商家有借款需求时,他们授权把数据提供给我们,我们就可以实时地做信用管控的结论。无论对个体还是小微企业来讲都是非常爽的用户体验,不用去网点提交很多资料、不用长时间等待,这边有商业机会就可以抓住。这些数据都不像国外的数据那样以整齐的、易于获取的方式存在,中国还没有到这样一个阶段。经过十年的研发、积累,我们需要用这种技术的方式进行获取,获取之后加以“清洗”,“清洗”之后可以看到哪些数据有效,哪些数据无效,这也是技术的组成部分。

很多人都讲互联网技术、移动大数据等等,这些对数字技术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同样重要的是金融技术,是金融风险防控方面的技术,是金融风险设计如何使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数字技术和金融技术有效结合才能够让我们的客户有好的体验,同时风险能够得以防范,机构实现可持续成长。这是我们对于技术层面的创新的理解。

其实,P2P十年的创新,大致上来讲是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框架之中发生、成长起来的。

当然,创新也蕴含着相应的风险。就风险点来讲,无论是道德风险,还是如何通过和银行类机构进行存管、托管的合作去规避的信用风险,如何能够在数据获取和分析上不断使其有所提升,还包括建立完善我们的社会诚信体系。央行的数据能够为从业的金融创新机构所获取,金融创新机构所产生的数据也能够丰富我们的社会诚信体系,我觉得这样一项工作可不可以不要再等十年了?如果再等十年,这其中的风险点会比较大,我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完善央行相关的信用数据体系,这也是很重要的创新。因为现在“一人多贷”“多头负债”的现象已经很严峻了,类似这样的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的机制,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当然还包括资金端的风险。最近美国网贷行业出现的风险还不是在借款端的信用风险问题,更多是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对冲基金等比较短线的投资机构来到平台之上成为出借人。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对冲基金行业在其他资产类别上亏损比较严重,他们为了投资人退出,他们要退出虽然表现还不错的领域,包括网贷平台领域,这给网贷平台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风险防范方面有前车之鉴,我们在创新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

第二个例子,我想跟大家谈谈最近所谓的“风口”的例子,就是最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引领风潮的机器人理财市场。这个市场非常有前景,但是其路漫漫,并不容易。它基于的背景是多年在美国也没有很好解决的“十万美元困境”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一名美国的理财者有十万美元,拿到美国的财富管理机构去请人帮忙打理,大家知道美国的财富管理机构会怎么说吗?他们会说“No”,没有方法为其服务。十万美元,很多的,但还是“No”,没法服务。为什么?因为成本高。理财规划师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提供资产配置服务,它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如果只满足十万美元水平的投资者、理财者,财富管理机构会赔钱。美国很多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在市场上,用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模式,试图解决“十万美元困境”问题,却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近期有这样一个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就是机器人投顾智能理财。机器人应该比人更有优势,它不吃不睡,效率非常高,“24×7”都可以提供服务,不受情绪影响。不像人在投资时,时而兴奋,时而郁闷。而且它的成本很低,很多是用ETF作为底层资产,本身成本也非常低,它的优势非常多。一个理财规划师一天能够看多少报告啊?看不了多少,能看到十几份就很不错了。但是机器人成百上千的报告都可以很好地阅读,读了之后还可以使用起来。所以它的效率非常高。对于小客户、小投资者来讲,通过智能理财、机器人的方式,应该说第一次能够得到全球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因为对于小投资者来讲,他过去没法享受到高净值客户的服务,进行资产配置,跨地域国别配置、跨资产类别配置,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股、债、黄金、房地产等大类资产配置、全球配置这样的服务……过去小投资者从来没有这样的可能。那么,智能理财、机器人投顾打破了这样一个困境,能够让小投资者也可以享受到最先进的、过去高大上的财富管理服务。所以,我们说从模式创新上来讲,既然人工不可以,那么咱们就用智能理财,用机器人来做。

从技术上来讲,一方面有传统积累下来的资产配置的技术,与此同时又有机器算法、大数据的支撑,在资产配置方面,在客户的风险识别、风险偏好的确定以及对于资产组合长期的跟踪、感觉、调整等方面来讲都是技术驱动。所以通过这种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解决了多年来不能够解决的“十万美元困境”问题。

回到我们谈到的金融创新的三个主要的关键点,理念创新到底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通过创新让金融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痛点:如何能够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然后在技术上使用好,让效率更高、门槛更低,同时合法合规。我想这是我用两个例子跟大家分享我们在金融创新实践当中的一些体会。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X
提示

error

确定

error

X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交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