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再邀唐宁直播,他给出疫情当下企业的三大“复原秘籍”

2020年,世界步入一个新的十年。


仍在蔓延的新冠病毒背后,不仅是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打击,更带来了极速改变的生存方式和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个新十年的开端并不平坦。

这一时期,中国的企业家们的担子陡然加重了。如何不被压垮,如何在疫情结束后快速复苏,如何迅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新的趋势和机遇,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针对如何推动全球企业在疫情下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提升复原力和可持续性,全球顶级智库世界经济论坛3月30日起发起为期一周的2020中国商业圆桌会议,并首次在线举行,围绕经济影响和复苏、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先后举办十余场论坛,500多位政商学重要代表应邀参与讨论、献计献策。


今天(4月2日)上午,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作为金融科技行业代表,应邀与工商银行、微众银行、复旦大学等政商学代表,围绕着“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科技”展开了讨论。


会议现场的部分嘉宾

与会嘉宾就传统银行、数字银行、金融科技企业对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危机的实践及金融系统及政策的支持响应各抒己见。唐宁谈到宜信作为金融科技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三个“复原秘籍”,并分享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独特理解,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共鸣。


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宜信在过去几个月战斗在抗疫复工复产第一线,也因如此,唐宁对如何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感触格外深刻。

唐宁看来,危机之下,中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现在除了资金,更缺少的是新的理念,“因此需要换脑,需要形成新的理念。”


唐宁认为,面对世界和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小微企业一定要“再定位”,“从过去的线下为主,转型到线上、线上相结合、直播带货等,从单一资金来源、单一客群构成的模式到战略多元、有机多元,这些都要求中小微企业、企业主有一个再定位。”

唐宁感受特别深的还有——中小微企业需要有资金方面的支持。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北京金融监管局刚刚印发《鼓励地方金融组织支持复工复产 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就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组织对当前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平稳运行的服务保障作用提出了包括“小贷公司杠杆放宽至3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可通过金交所融资”等12条措施。

厦门金融局也推出了支持助贷模式的政策,也都是帮助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能获取资金。唐宁在会议现场为这些政策点赞,“像小贷公司这样的支持中小微、支持草根的机构,包括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合作,可以通过金融资产交易所的方式等打开资金来源,获取更多的资金通路,这些都非常棒。”


而在资金方面,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宜信在信贷科技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积累的科技能力和风控和贷后管理、获客等能力,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合作经验,帮助中小微企业、农户、电商等更深入地发展业务。


“我们与亚马逊合作,帮助中国华东华南的中小微企业把货卖到国外去,他们把数据信息资产提供给我们,我们就可以进行大数据风控的判断。”唐宁看来,无论是金融科技赋能,还是金融科技普惠,要做得更广,就要基于共生共赢的合作模式,而这些已经形成并且越来越完善的体系,则可以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

在信贷等债权形式之外,唐宁认为,股权同样是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方式。唐宁看来,股权提供的不仅是资金,而是长期资本。“这些中国企业是明天的亚马逊、谷歌、微软,代表着新经济最前沿,他们有示范效应、有指数级增长的带动效应,有以一带百、以一带万的平台经济、网络效应的释放。”

正因如此,唐宁认为用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创新创业类、科技研发型的中小微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宜信长期坚持在做的事业——利用创投母基金的方式为顶级基金提供武器弹药,用1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去帮助远程办公、企业服务、远程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早期头部企业,“这样的帮扶是与债权信贷同样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面对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代表关于支持三农的提问,唐宁还分享了宜信在农机租赁、活体租赁、智慧种植等方面的创新性实践——从宜信如何通过农机具租赁,帮助农户开展现代化农业,到如何通过奶牛等活体租赁,帮助农户快速投入生产,甚至包括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种地、APP种地,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宜信都能通过大数据“最佳实践”告诉农户。唐宁如数家珍的细节和案例,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疫情的影响终将消退,商业世界的回暖也即将到来。“特别希望看到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控制,这是一切的大前提”,谈及对未来3个月、18个月局面的预期,唐宁坦言,“中期来讲,各国会有一定的经济行为调整,表现为鼓励内需、战略必需品自主生产等,但不会出现逆全球化,不会影响全球合作的大趋势。”


相关推荐

X
提示

error

确定

error

X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交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