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协委员直播两小时,唐宁:超配中国,强劲反弹可期

在3月20日,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以举办的2020首场云上座谈会上,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受邀出席,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屠光绍,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张连起等十余位政协委员、企业家、学者一道,在云上探讨抗击疫情、促进经济快速恢复及健康发展的提议。


人民政协报还开辟了专门版面,对此次座谈会上精彩内容进行了精编报道。



直播中,肖钢主席提到,在当前全球股市危机、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但从长期来看,我国面临着更多的战略机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会更加凸显,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度会更大。”肖钢建议进一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拓展直接融资,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谈到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屠光绍提出“我国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研判”,“第一,这次疫情之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需要及时做好研判,以便我们在疫情后更好地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把握主动;第二,这几年我们遇到了逆全球化的问题,疫情之后,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可能根据自身判断,进一步使全球化进程减速,我们也需要前瞻性地安排对策;第三,全球疫情的蔓延之后,各国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对疫情后的全球金融环境和市场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进一步开放中的中国金融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都需要我们加紧研判。”




疫情当下,如何做好投资?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提出三项建议。


“一是超配中国,抗疫效果较好,强劲反弹可期。”唐宁说,中国是抗疫工作做得最好,也是复工复产最快的国家。而且中国还积极地把能力用于帮助世界其他各国的抗疫和发展,赢得了更多外国伙伴的信任。经此一疫,未来还将有更多资金配置到中国市场。


“二是投资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制造。”应该配置到中国的哪里呢?唐宁的答案是——配置到科技创新之中去。“十九大”讲中国的未来、中国企业的未来是科技驱动的、创新驱动的。我们讲抗疫,同样要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这次疫情中,医疗健康,以及远程教育、远程办公、企业服务等展示了出机遇与增长机会。疫情之后,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国企、民企都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方面深深地上了一课,对于大家来说,如果疫情之前数字化转型还没有做,就好像差了一条腿,那疫情之后,如果还不做数字化转型,那就可能没了一条命。所以,数字化带来的各种机会,包括科技+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制造等方面,将有巨大的机遇。


“三是坚持长期投资,而非短线操作。”唐宁建议,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科技研发的创新是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但不会是一朝一夕的,而且它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要用5年、10年的耐心去真正伴随这些高科技创新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特别需要长期的资金、耐心的资金、有温度的资金。唐宁还提到,“我也预期,疫情之后我们资本市场上的钱会越来越长线,会由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比如,我们不会有那么多针对口罩赌一把的概念股,而更多是对医疗健康的核心科技、掌握这些科技研发技术的企业给予更高的估值,这才是更加正向地引导我们的投资方向。”



相关推荐

X
提示

error

确定

error

X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交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