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按下“减速键”,企业家如何穿越风暴?

当前,疫情在中国基本得到控制,各行各业开始复工。但同时,疫情在其他国家的爆发,为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疫情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挑战。但在挑战背后,又潜藏着新的机遇。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萧条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我们回顾非典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分析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的三个“结构性机会”,希望为企业家布局未来提供参考。

文章作者:青藤大学

转载自:清华管理评论


1

非典之后:消费互联网腾飞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最开始的应用是门户网站。1999年,先于同代人看到趋势的王峻涛(网名“老榕”)创办了8848。


当时,中国电子商务是一片荒芜的土地。网民数量不到200万,在网上卖东西被当做骗子,银行不支持电子支付,物流体系很不发达......尽管趋势已经萌芽,IDG等投资机构也入资8848,但受制于整体环境,8848很快以失败告终。


直到非典爆发,人们被迫“宅”在家里,看上去不靠谱的网购,突然成为了买东西的好方法,这时候,人们等待包裹也变得更有耐心。


非典疫情,为电商的发展创造了特殊的机遇期。同时,网络媒体、即时通讯、在线娱乐等领域,也迎来了增长的黄金阶段,这些互联网新业态从小圈子迅速扩散到大众视野,从而推动了中国消费互联网的爆发。


非典从2002年11月开始出现,到2003年6月基本结束。2003年7月,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内地网民数从上一年的5800万增长到6800万;2003年底,全国有网购经验的网民比例达到40.7%,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近乎翻倍。

整体来看,「非典」使得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放缓1-2%,而「非典」时期孕育萌芽的数字经济规模,到2019年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非典疫情对中国互联网行业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有益影响,”美国作家邓肯·克拉克写道,“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此成为使互联网在中国崛起为真正的大众平台的转折点。”


2

新冠疫情:按下产业变革“加速键”


在消费互联网狂飙突进了十几年以后,到2018年,所有人都感受到:红利将尽。


根据 Questmobile 统计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量于2019年Q1触顶11.38亿,2019年Q2用户数净下降193万至11.36亿。


科技时代要结束了吗?


答案恰恰相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接下来,新技术将逐步扩散,改造企业端最核心的环节——从生产、办公到物流等等。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科技将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让每一个行业都彻底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曙光初现。


不过,这种潮流不会自动发生。过去40年,改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互联网红利的叠加,让很多企业蓬勃发展,这些企业也因此形成组织惯性。因此,产业数字化升级的过程,常有阵痛、犹疑和反复。就像艾迪生所说:“人们处境舒适的时候,自然就敌视革新。”


今年的疫情改变了一切,交通停顿、人们隔离在家;复工后,市场压力陡增、劳动力稀缺......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升级,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成为了关系存亡与发展的必修课。


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责任教授陈煜波教授表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特点是‘四化’同步,在没有走完工业化、没有走完城镇化、没有走完现代农业化的时候一下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无论是对整个中国来说,还是对创业者来说,都是时代机遇。在这样充满变量与机遇的环境中,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加速培养大量新一代的数字人才,与此同时,可以重点突破一些颠覆性的技术领域,深入融合行业数字化,加速中国数字经济引擎,助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此期间,三大趋势日益凸显,对很多行业来说,变革的“结构性机会”正在出现,这些变化和每一个企业家都息息相关:


01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新型基础设施”,为产业数字化提供关键支撑


世界的前进,就像一辆四轮赛车,前驱和后驱轮流发力。前驱就是技术创新,经历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后驱是市场应用,从1到100,再到无穷广、无穷深。


每一波科技浪潮,都需要底层技术创新作为支撑根基。对发展产业互联网来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就是核心基础。


“人工智能”于1956年被提出,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条件,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体系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正处于落地应用的阶段。


中国在这些领域虽然起步略晚,但潜力无穷。截至2018年11月,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4.4万件,占全球申请总量的43.4%,居全球首位。从2015年开始,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年增长率均保持在29%以上。



这些技术的蓬勃兴起,在中国此次“战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因此被决策层日益重视。最近,高层会议中频繁提及“新基建”,而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设施正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基建”不仅将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完成动能转换、寻找新增长点的核心路径之一。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发改委将重点实施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科技企业会获益,而各个行业的企业家,将更加便捷、容易地获得科技能力。最终,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就像“水电煤”一样,企业拧开开关,技术资源就源源不断地流入。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用户认为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四个必备条件。



此次疫情,既凸显了新型基础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能力,同时促进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大环境气候已然成熟,数字化变革的关键点,落在了企业内部。

02

远程办公能大幅提升企业效能,同时为组织管理提出新挑战


与消费互联网的高歌猛进不同,中国企业在办公、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一种由成本、制度、习惯等因素导致的路径依赖。


从全球来看,欧美国家远程办公渗透率达到20%,中国远程办公渗透率不到1%。



在常规状态下,局面很难解。一方面,过去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家对提高内部效率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打破路径依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做教育和流程再造,并不划算。


但疫情的发生,消除了教育用户和市场的障碍,打开了数字化办公的“特殊时空通道”。


2020年新春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了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共计超过3亿用户使用远程办公应用,包括综合协作、视频会议、文档协作、客户管理等各个类型。


这样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孤例。2009 年 4 月至2010 年 8 月,美国爆发新型 H1N1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 H1N1 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 CRM 软件市场来看,2010年增长明显加快,云服务技术水平逐渐成熟,用户数大幅增长,行业标杆企业 Salesforce的付费客户数在当年增长率高达38%。




因为无法线下办公,企业“被迫”采用远程办公的形式,虽然适应需要时间,但会有一部分企业开始深度拥抱线上办公,因为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 对企业来说,远程办公能大幅降低办公室租赁和维护成本;


  • 对员工来说,远程办公能减少上下班交通时间、提升满意度;


  • 当前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类应用的爆发,让远程办公的体验日趋完善,而5G的普及,会进一步产生利好。


充分利用远程办公工具不仅能连接企业内部和消费者,还可连接产业。例如,江小白集团利用企业微信的“圈子”功能,即两个独立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人员进行业务协作、通讯录建立,从而迅速完成上下游链接与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远程办公不仅仅和软件有关,更涉及到管理流程、企业文化的再造。企业家把它当做一个抓手,对组织进行全方位升级,才是“转危为机”的最佳做法。


青腾大学教务长、腾讯集团管理顾问杨国安教授建议,企业家可以借机建立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升级更敏捷的组织能力。这套模式的运作,需要配齐以下关键要素——自我驱动的员工、成人文化(对员工信任但又问责的文化)、高度透明的信息系统(包括OKR、项目进度、数据、工作状态)、灵活敏捷的项目团队+强大平台支持。


03

产业数字化变革进入“深水区”,优秀企业家将与时代共振,赢得先机


如果把产业数字化看做一次浪潮,不同行业面临的情况差异极大,它们要傲立潮头,需要克服不同量级的挑战。


传媒、通讯这些行业天然容易线上化,处在数字化浪潮的“浅滩”;医疗、教育、工业等行业,产业链条长,线下环节占比高,用户习惯根深蒂固,它们位于产业变革的“深水区”,对转型时机、企业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疫情引发的特殊环境,对教育、医疗等行业产生了独特的促进作用,为“深水区”的产业变革打开了更大空间。


以K12教育为例,线下培训一直是行业重心,家长对线上授课的效果多有存疑。疫情发生后,根据极光大数据,学而思网校在春节后的DAU增长了 2680%。


对医疗行业来说,互联网诊疗、医药电商等细分领域,迎来了新机遇。互联网医疗借机完成了深刻的消费者教育,加速地培养了患者就诊常见病和慢性病从线下转向线上的接受度。最近,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表明政府逐步认可互联网医疗在提升医疗资源效率、促进分级诊疗方面的促进作用。



医疗的核心环节也在被新技术改变。在湖北,腾讯觅影落地方舱医院,以AI医学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筛查。一次胸部CT平均产生300张影像,一位医生肉眼看片,需要5-15分钟,而利用这套设备,AI算法最快只需要2秒就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大幅提升效率,减轻医生工作量,也让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


疫情也创造了企业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作为国内中医连锁门诊的代表,固生堂的线下业务近期受到重大影响,但固生堂迅速将业务数字化,两周时间内,将7万名客户转移到了企业微信,方便沟通服务。此外,在腾讯云支持下,固生堂开发了视频问诊功能,将中医“望闻问切”转移到了线上。仅在2月份,固生堂就完成了6万人次的视频问诊。


除此之外,从零售、工业再到农业,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变革,都将因为新技术普及、外部环境变化而驶入快速发展通道。


优秀的企业家,擅长捕捉外界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与时代形成奇妙的共振,从而在面向未来的竞赛中占据领先身位。


3

从“黑天鹅”中获益

塑造面向未来的能力


思想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让人们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但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在塔勒布看来,黑天鹅不仅代表着不可知的风险,其实也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他说:几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极少发生但是影响重大的巨变和飞跃产生的。


毫无疑问,疫情是一只巨大的黑天鹅,它颠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把整个经济体拖入到巨大的挑战中。


但从另外一面来看,它像一个推进器,让一些模糊的趋势变得清晰,让人们有动力去拥抱更智能的未来。

在疫情风浪的影响下,产业变革的大潮正在掀起更高的浪花,而一些人已经出发。


相关推荐

X
提示

error

确定

error

X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交易 返回